發表於 頭條新聞

每天,8000兒童死於飢餓

 

根據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1],全球每天有8000名兒童死於飢餓,佔世界兒童總死亡的45%。另一方面,某些飢餓兒童所在的國家需要出口糧食用來換取外匯[2][3][4]。而這些糧食的一部分卻被用來餵養牲畜。

 

也就是說,每當我們吃一塊漢堡,都是在和這些即將餓死的兒童競爭口糧。

 

 

 

   01   

Lindemann 法則

 

二戰期間,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生態學博士生Raymond Lindemann 首次提出了生態效率的概念[5]。他發現,當能量從食物鏈中較低的一級傳遞到較高一級時,能量損失約為90%。

 

比如,陽光能量的0.1-1%被固定在植物(生產者)中,以化學鍵的形式儲存起來。其中一小部分被昆蟲(初級消費者)攝取,減掉代謝耗能以後,只剩約10%。一小部分昆蟲被食蟲動物,比如某些鼠類(次級消費者)攝取,除去代謝耗能,又只剩下10%左右。以此類推,能量傳遞到以鼠類為食的蛇,又僅保留10%……

 

後來Lindemann先生因病英年早逝(25歲),但是他的發現到多年後的今天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根據這個法則,一個營養金字塔,最多不會超過5個層級,否則金字塔頂部的殘餘能量不足以支持最低能夠維持穩定族群的個體數。

 

因為吃肉比吃素消耗更多的能量,縮短食物鏈,降低營養層級可以養活更多個體。1000千克穀物可以養活100千克牛,10千克吃肉的人,或者100千克吃穀物的人。

 

 

   02   

食物

 

在現實社會中,每一個層級之間的能量效率可能多少有些出入,但是Lindemann法則的基本內容是被反復驗證的。

 

比如在大規模集中養殖的情況下,平均每3斤穀物,生產一斤雞肉;5斤穀物,生產一斤豬肉;8-10斤穀物,生產一斤羊肉和牛肉[6]

 

現在每年全球養殖陸地動物700億只,佔農業總生產量的40%[7][8]

 

全球每年穀物消費的45%用於餵養畜禽和魚。其中大豆和玉米,當做飼料的比例高達80%。

 

 

雖然糧食生產在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天有8億人餓著肚子入睡。聯合國預計按當前的趨勢發展,我們必須在2050年以前增加70%的糧食產量,以滿足全球對糧食的需求[9]

 

另一方面,全球暖化造成更多極端氣候,影響糧食產量。比如2010年,俄國在嚴重乾旱後,遭遇大面積山火,導致糧食減產25%[10]

 

 

 

   03   

土地

 

能量利用的低效導致資源利用的低效。

 

聯合國的數據表明[11],用於畜牧業生產的土地面積在半個世紀以來迅速增長。世界50%的原始森林已經被墾伐;而動物養殖是80%樹木被墾伐的原因。濕地被填平用於農業,導致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生產動物飼料佔用80%的可耕地,或者26%的陸地面積[7]

 

John Robbins在《飲食革命》一書中寫道[12]一公頃土地可以養活一個吃牛的人,一個吃蛋的人,兩個吃雞的人,15個吃小麥的人,或22個吃土豆的人。

 

 

所以如果我們吃素的話,地球可以養活更多的人。

 

很多人覺得地球現在人口太多了,導致地球不堪重負了。實際問題不在於人口太多,而在於我們在吃什麼東西。地球完全可以養活140億的吃素的人,但是不能滿足70億人吃肉的需求。

 

全球水危機地圖

 

 

   04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水資源的利用上。

 

生產1千克的土豆需要大約500升的水;1千克的小麥需要900升的水;而1千克的牛肉需要大於15000升的水[13]。而連續淋浴5分鐘只需要約25升水[14]

 

養牛用掉多得多的水,是因為牛吃的每一斤飼料都是用水澆灌出來的,有一個放大效應。

 

 

全球的淡水資源(很大一部分來自越來越少的地下水),70%用於農業;其中畜牧業的飼料生產用掉了大約60%的灌溉用水。

 

可悲的是飼料生產和養殖業,也是淡水資源最大的污染者[15]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院的數據[16],本世紀初全球有7.8億人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到了2025年呢,18億人將生活在貧水區,2/3的地區將出現水緊張。而氣候變遷又造成更多的旱災,使水資源更加緊缺。

 

 

水和食物的緊缺是誘發地區衝突的重要因素。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南蘇丹。南蘇丹的內戰打了幾十年。其根本原因是,水資源的枯竭導致牧場消失。於是原來定居山區的遊牧部落開始入侵平原,造成衝突。因為涉及生存,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所以一直打到現在,死亡數百萬人[17][18]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於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烏乾達等水和糧食供應受到嚴重威脅的國家。 

 

 

   05   

中國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數據[19],中國人均可耕地面積0.08公頃,低於印度的0.12公頃和巴基斯坦的0.17公頃,遠低於美國的0.48公頃和俄國的0.85公頃。

 

人均水資源上,我國也遠遠低於世界平局值[20],尤其中國的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21]

 

 

所以我國的農業資源和我們的人口體量相比非常有限。FAO把中國列為「嚴重地區性糧食短缺」國家。

 

2014年,我國消費8700萬噸肉類,人均125斤左右,比美國的1/2略強。我們吃掉全球約一半的豬肉。為了生產這麼多肉類,需要進口大量糧食[22][23]

 

 

2017/2018年度,我國將從全球市場進口近1億噸大豆用做飼料[24],佔全球交易量的66%[25]。除此之外,我們還將進口5千萬噸玉米[26](自產2億噸[27])以及大量高粱。

 

對大豆的需求導致南美洲國家擴大轉基因大豆的種植。而這些耕地來自對熱帶雨林的燒伐[23]在1970年到2012年,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面積減少了13%,或70萬平方公里[28]

 

 

 

Matthew Stein<在當技術失敗時> 一書中指出,人類面臨多個可能毀滅文明的因素,包括全球暖化,石油危機,糧食安全,森林墾伐,以及漁場崩潰。任何一個都足以毀滅我們的文明。

 

除了石油危機(現在又多了個機器人),其他每一個都與動物性飲食相關。

 

大幅減少全球動物製品的消費可以馬上減輕人類對陸地和海洋資源的過度使用。這樣農耕可以回歸自然,淡水消耗、耕地退化、森林墾伐、土壤沙化、生物多樣性降低都將立即被遏制。

 

糧食直接給人吃,餓死人的現象將顯著減少。

 

 

有些人可能會說,吃什麼是個人的權利。但是當整個人類的命運受到威脅,個人的選擇已經不再是藉口了。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我們沒有時間等待政治的奇跡或新技術的出現。全社會必須盡快覺醒,才可能把人類從前所未有的危險中輓救回來。

 

我們都問問自己:今天我能做些什麼幫助我們的地球?

 

寫於201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

 

 

參考文獻:

[1] Lancet , 2013 , 382 (9891) :490-491

[2] http://climateandcapitalism.com/2012/05/28/india-exports-food-while-millions-starve/

[3] https://www.grain.org/bulletin_board/entries/5139-despite-hunger-mozambique-leases-huge-land-holdings-to-foreigners

[4]http://archive.unu.edu/unupress/food/8F044e/8F044E05.htm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logical_efficiency#Ten_percent_law

[6] Lancet. 2013 Aug 3;382(9890):427-451.

[7] http://www.fao.org/animal-production/en/

[8] https://www.climatecolab.org/contests/2016/land-use-agriculture-forestry-livestock/c/proposal/1330615

[9] http://www.fao.org/wsfs/forum2050/wsfs-background-documents/issues-briefs/en/

[10]http://www.globalpost.com/dispatch/russia/100813/economy-fires-wheat

[11] H. Steinfeld, etc. <Livestock’s Long Shadow> (2006)

[12] John Robbins <Food Revolution>

[13] BioScience 1997:47(2);97–106.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e, theEnvironment, and Society」

[14] https://water.usgs.gov/edu/activity-percapita.php

[15] http://www.cowspiracy.com/facts/

[16] Pimentel etc. (2004)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e, and theEnvironment

[1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17_South_Sudan_famine

[1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uth_Sudanese_Civil_War

[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able_land

[20] http://www.fao.org/docrep/005/Y4473E/y4473e08.htm

[2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ter_scarcity

[22]https://www.forbes.com/sites/bethhoffman/2014/03/26/how-increased-meat-consumption-in-china-changes-landscapes-across-the-globe/#1ae7f3f76448

[23] http://www.kimmacquarrie.com/soybean-consumption-in-china-endangers-brazils-amazon-rainforest/

[24] https://agfax.com/2017/10/17/china-increasing-soybean-imports-4-4-billion-bushels-by-2022-dtn/

[25]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612422/soybeans-import-volume-worldwide-by-country/

[26] https://www.indexmundi.com/agriculture/?commodity=corn&graph=imports

[27] https://www.agmrc.org/renewable-energy/renewable-energy-climate-change-report/renewable-energy-climate-change-report/july-2017-report/us-corn-exports-to-china-significant-impact-from-new-chinese-ag-and-trade-policies

[28] Science. 2008 Jan 11;319(5860):169-72

 

 

作者:

Dr. Lisa Lai is a consultant expert in biology, education and healthy living. 賴博士擁有生物碩士與生物教育博士學位,喜歡跟大家分享蔬食營養知識、旅遊食記,以及愛美相關心得。賴博士曾任職美國責任醫師協會的醫學研究專員,對動物實驗以及替代方法有所研究。她目前是醫師協會的中英雙語媒體專員,收集並分享各式蔬食營養資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